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旧书不厌百回读源于哪首诗

   日期:2024-03-19     来源:www.modelsmedium.com    浏览:560    
文章简介:对于一本好书,只有潜心研读,才能知道书中真的的奥妙。“旧书不厌百回读”便说明了如此一个道理,从这句诗中可以得知,想要吸收书中的精华,就需要要“熟读”、“深思”。

对于一本好书,只有潜心研读,才能知道书中真的的奥妙。“旧书不厌百回读”便说明了如此一个道理,从这句诗中可以得知,想要吸收书中的精华,就需要要“熟读”、“深思”。

旧书不厌百回读源于哪首诗

“旧书不厌百回读”源于诗人苏轼的《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》。

全诗:

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

他年名宦恐不免,今日凄迟那可追。

我昔家居断还住,著书不暇窥园葵。

朅来东游慕人爵,弃去旧学从儿嬉。

狂谋谬算百不遂,惟有霜鬓来如期。

故山松柏皆手种,行且拱矣归何时。

万事早知皆有命,十年浪走宁非痴。

与君未可较得失,临别惟有长嗟咨。

诗意如下:

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,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。

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,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在意。

我过去在家断掉所有的交际应酬,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。

离开家后东游求官,抛开旧学,同从儿辈们胡闹。

算计百出却每件事成空,到目前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。

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,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。

假如每件事早了解是命中注定的,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。

目前我和你说千万不要去计较一时的得失,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类又让我感慨长叹了。

赏析:

“旧书”指的是经典,所以要“熟读深思”。经典文字简短,意思深长,要多读,熟读,仔细玩味,才能知道和领会。所谓“意自见”、“子自知”,着重自然而然,这是不可以着急的。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,劝他回家再去安心念书,说“旧书”不嫌多读,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。固然经典值得“百回读”,但这里着重的还在那念书的人。简化成“百读不厌”这个成语,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。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“爱不释手”配合着,在读的时候“爱不释手”,读过了将来“百读不厌”。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,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规范。当然,“百读”只不过“重读”、“多读”、“屡读”的意思,并不肯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。

前两句历来被看作是念书治学的要紧门径。这里面实质包括着两种念书办法:一种是熟读,一种是深思。熟读,就是反复阅读。苏轼告诫安惇:对经典著作应当“不厌百回读”。反复诵读,久而久之,烂熟于心,自然可以融会贯通。即所谓“书读百遍,其意自见”。熟读这种办法在中国古时候是被格外强调的。这种办法虽然忽略了考虑的过程,有的机械,但却强调了对话言的感悟,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,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的道理,便会终生难忘。因此,熟读的过程实质就是感悟的过程。东汉末年董遇,对《老子》和《左传》有精深的研究,有人向他请教,他却不愿教,而是说:必须要先读上一百遍,书读百遍,其意自明。当然,“百回读”只不过强调多读,并不是必须要读一百遍。阅读的次数和对内容的理解应当是成正比的。北宋哲学家程颢云:“外物之味,久则可厌;念书之味,愈久愈深。”浏览过的书,虽然也有印象,但一直不结实,容易遗忘,要用时它也不来,而熟读成诵的书,则变为我们的东西,召之即来,运用自如,在考虑问题时,也容易联想,左右逢源。

熟读还需要与深思结合起来。孔子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韩愈在《劝学解》中说过:“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”认真考虑,是念书学习的一个要紧环节。念书而不考虑,就不可以读出书中的妙处,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,虽然填饱了肚子,却不知其中滋味。《南齐书陆澄传》记载如此一个故事:“陆澄当时称为硕学,读《易》三年,不解文义,欲撰《宋书》竟不成,王俭曰:‘陆公,书柜也。’”后来,大家将只知念书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戏称为“书柜”。念书不止是获得常识,而且应学以致用。而要把常识运用到实践中去,永离得远远的不开考虑的过程。伯乐的儿子按图索骥,结果找到的千里马竟是一只癞蛤蟆。之所以闹出如此的笑话,主如果由于伯乐的儿子只知机械地照搬书本,没我们的考虑和领会。

个人资料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自号道人,世称苏仙。宋代要紧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收获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眉山)人。宋仁宗嘉(1056—1063)年间进士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爽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。又工字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