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来自美、法等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心情教育。
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,引导大家理解真爱,掌握关爱别人,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。在海外,面对学校忽略道德教育,以致很多青年迷失生活方向的现实,近年来愈加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,很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、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、素质教育课程。如因为美国的破碎家庭多,孩子的身心受伤,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,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。辅导班上,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,排解因爸爸妈妈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好的心理。然而,如此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,尚不能而知。
专家说,心情教育就是练习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,使人的常识、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的进步,使人的情感、欲望打造在美好心灵和完善人格的基础上。爱的练习与体察,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。在这方面,爸爸妈妈、老师的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不可或缺。在不少国家,心情教育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。孩子在享受爸爸妈妈之爱的同时,就学习以爱回报爸爸妈妈,从小培养孝顺爸爸妈妈、关爱家人的品格。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进步成熟。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,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别的人相处,从而打造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。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伙庭那样,使人感到幸福、愉快、轻松。人格培养与道德练习,一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。